辉达娱乐

你的位置:辉达娱乐 > 辉达娱乐介绍 >

2025成都车展来了,解锁汽车黑科技,这届车展超有料

点击次数:64 辉达娱乐介绍 发布日期:2025-08-30 20:49:38
最近在成都举办的国际车展,给人的感觉和往年大不一样了。 以前我们逛车展,关注的焦点大多是哪款车更好看,哪个品牌优惠力度大,或者看看新发布的车型动力有多强、空间有多大。 但今年的成都车展,逛下来会发现,大家讨论最多的,已经不是这些传统话题了,

最近在成都举办的国际车展,给人的感觉和往年大不一样了。

以前我们逛车展,关注的焦点大多是哪款车更好看,哪个品牌优惠力度大,或者看看新发布的车型动力有多强、空间有多大。

但今年的成都车展,逛下来会发现,大家讨论最多的,已经不是这些传统话题了,而是那些听起来有点科幻,但又实实在在摆在你面前的“黑科技”。

可以说,这届车展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汽车买卖市场,更像是一个大型的未来科技体验馆,让我们普通老百姓也能提前看一看,十年、二十年后的汽车和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一走进巨大的展馆,那种扑面而来的未来感就非常强烈。

近一百二十个汽车品牌把超过二十二万平方米的场地塞得满满当-当,除了我们熟悉的各种轿车、越野车,还多出了很多新面孔,比如造型各异的改装车、负责提供服务的智能机器人,还有一些专门展示电池、电机这些核心部件的展台。

这说明整个汽车行业的思路都在变,车企不再仅仅把自己看作是生产交通工具的工厂,而是在努力成为一个科技公司。

在众多展台里,小鹏汽车的展台可以说是人气最旺的地方之一,但吸引大家目光的,不完全是他们的新车,而是一个和真人差不多大小的人形机器人。

这个机器人名叫“Iron”,身高一米七八,体重七十公斤,外形非常接近一个成年男性。

它可不是那种只能做几个简单动作的摆设,它的全身关节非常灵活,光是两只手就能做出十五种不同的精细动作,比如拿起一个水杯递给你,动作稳定又精准。

更让人惊讶的是它的“大脑”,据说里面装了一块算力极强的AI芯片,能让它像人一样学习、记忆和思考。

它的“眼睛”也很有来头,用的是和小鹏汽车上那套智能驾驶视觉系统一样的技术,可以三百六十度无死角地观察周围的环境。

很多人一开始都有个疑问,一个造车的公司,为什么花这么大精力去造一个机器人呢?

其实这背后的逻辑很简单。

机器人在复杂的展馆环境里走路、避开人群、与人互动,所需要的环境感知能力、判断能力和行动控制能力,和一辆汽车在复杂的城市道路上实现自动驾驶,底层的技术原理是相通的。

通过研发机器人,小鹏可以把这些在机器人身上验证过的先进算法和技术,更快更好地应用到他们的汽车上,让汽车的智能驾驶系统变得更聪明、更可靠。

所以,这个机器人不仅仅是一个展品,更是小-鹏在人工智能领域技术实力的一个集中展示。

看完了聪明的“大脑”,我们再来聊聊电动汽车的“心脏”——电池。

特别是对于生活在北方地区的人们来说,一到冬天,电动车就成了个让人又爱又恨的东西。

续航里程大幅缩水,充电速度变慢,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痛点。

而这次车展上,电池行业的龙头企业宁德时代,就带来了几个专门解决这些难题的新方案。

其中一个叫“钠新”的钠离子电池产品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我们现在普遍用的都是锂电池,而钠离子电池的一个巨大优势就是特别耐低温。

根据现场的介绍,搭载这种电池技术的重型卡车,就算在零下四十度的极寒天气里,也能轻松启动,完全不受影响。

如果这项技术未来应用到我们日常开的乘用车上,那么冬天续航打折的问题就能得到极大的改善,纯电续航里程突破五百公里会变得非常普遍。

而且,从长远来看,地球上钠的储量比锂要多得多,成本也更低,这意味着未来电动车的价格还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

这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为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扫清了又一个障碍。

当然,除了续航,电池的安全性更是大家关心的重中之重。

宁德时代展出的另一款“骁遥双核电池”,就是为了给电动车安全再加一把锁。

它的设计很巧妙,把电池内部分成了两个独立的核心区域,一个负责给车辆行驶提供动力的高压电,另一个负责车内空调、音响等设备的低压电,两者互不干扰。

同时,它还有一个叫做“堡垒双舱”的设计,就像给电池的两个核心区域分别建了一个坚固的“安全屋”,并且有专门的通道。

万一其中一个区域因为意外发生过热,热量会通过这个专门的通道迅速排出去,而不会影响到另一个区域,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整个电池包发生热失控的危险。

这种从源头上考虑安全的设计,让消费者在选择电动车时能够更加放心。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汽车的“灵魂”,也就是越来越聪明的智能驾驶系统。

如果说前几年的智能驾驶还像一个需要时刻监督的实习司机,那么现在,它正在朝着一个经验丰富、值得信赖的“老司机”方向发展。

比亚迪这次就专门开辟了一个动态演示区,让大家亲身体验他们最新的“天神之眼”智能驾驶系统。

这套系统的背后,是一个强大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在支撑。

它不像以前的程序那样,只能死板地执行“遇到红灯就停,看到白线就跟”的指令,而是能够像人一样去“理解”路上的复杂情况。

比如说,在路口遇到一个想过马路但又有些犹豫的行人,以前的系统可能会突然来一个急刹车,让车里的人吓一跳。

而现在这套系统能够通过分析行人的姿态和动作,预判他下一步的意图,从而提前、平缓地把车速降下来,整个过程非常自然,更接近一个有经验的人类驾驶员的操作。

在室外展区,比亚迪还展示了仰望U8这款车在水里行驶的场景,一台几吨重的车稳稳地浮在水面上,还能像船一样前进,这充分展示了车辆在极端情况下的密封性和电子系统的稳定性。

这些亲身体验,让人们真切地感受到,智能驾驶已经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未来概念,而是正在一步步走进我们现实生活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