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说上海又搞了个大动作,直接砸了500亿搞人形机器人,这玩意儿以前总觉得是科幻片里的玩意儿,现在突然要商业化了?我翻了翻资料,发现现在真有好几家公司开始蹭这个热点了。先说说卧龙电驱吧,这公司好像挺牛的,电机什么的卖到全球,最近还跟浙江那边的机器人创新中心合作,搞了个叫“领航者2号”的关节模组。不过说实话,关节模组听着挺厉害,但具体能干啥还不太清楚,可能就是机器人关节里的零件吧?
然后是金发科技,这名字听着像卖塑料的,但人家说自己是全球改性塑料的龙头。他们专门成立了人形机器人材料研发团队,已经有客户开始用他们的材料了。不过看数据,他们总资产周转率最高,0.25次,但权益乘数也最高,3.04倍。这数据啥意思?简单说就是他们周转快但借的钱多,可能风险也大。就像卖早点的,虽然每天翻好几倍的货,但要是哪天卖不动,利息都还不上。
东方精工这个名字听着像做包装设备的,他们卖的机器能做纸箱啥的,居然跟乐聚机器人签了战略合作,说是要搞具身智能机器人。看数据他们净利率最高,一季度每100块收入能赚28块多,这利润比其他三家都高,但总资产周转率最低。这让我想起开奶茶店的,一杯奶茶赚得多,但卖得慢,一天只能卖几杯,反而不如卖5块钱一碗的面馆周转快。
最后是长盈精密,他们原本是做消费电子零件的,现在进军人形机器人零部件供应链,还拿下不少大客户。数据上看,他们盈利能力第三,但周转和杠杆都排第二,感觉挺均衡的,不像其他几家有明显短板。就像开便利店的,东西不贵但种类多,啥都卖一点,风险小但利润也不炸天。
不过这四家其实都有问题。拿净资产收益率来说,东方精工虽然赚钱多,但周转太慢,可能钱没用在刀刃上。卧龙电驱赚钱第二,但杠杆适中,算是稳妥的。长盈精密各方面都中不溜秋,但至少不会突然崩盘。最刺激的是金发科技,虽然周转快,但借了太多钱,万一机器人卖不动,利息都还不上。
再想想他们各自的路子,卧龙电驱靠技术硬实力,金发科技靠材料供应链,东方精工靠包装设备跨界,长盈精密靠消费电子老本行。感觉现在人形机器人这事儿还不太明朗,技术还没完全成熟,市场需求也还没爆发。比如东方精工虽然利润高,但机器人场景还没普及,卖的可能还是包装设备,机器人合作可能只是概念。
另外,上海这次砸500亿肯定不是玩票的,但钱怎么花、花到哪儿还不知道。要是真能补贴研发,可能让这些公司成本降下来,但要是撒胡椒面,可能帮不上忙。现在看数据,四家都在赌未来,但谁能熬过技术瓶颈和市场验证期还不一定。
卧龙电驱和浙江创新中心的合作,要是能做出靠谱的关节模组,可能在供应链里占个好位置。但关节这玩意儿,特斯拉Optimus都还在迭代,国内公司能追上吗?金发科技的材料卡位倒是挺关键,但材料成本能降多少,订单能撑多久都是问题。
长盈精密有消费电子供应链的经验,但人形机器人零部件跟手机零件差远了,得重新投入研发,万一其他家技术突破,他们可能跟不上。东方精工的利润高但周转慢,可能在价格战里吃亏,要是真能跟乐聚机器人搞出爆款产品,利润还能再涨,但场景落地难,比如家庭服务机器人,现在还没看到特别实用的。
总的来说,这四家现在都在赌,赌技术、赌市场、赌政策。上海的500亿是动力也是压力,弄不好反而把小公司挤死。现在看数据,东方精工赚得多但周转差,金发科技周转快但风险高,长盈精密最稳但没亮点,卧龙电驱技术强但要看合作成果。到底谁笑到最后?可能得等一两年市场反应,但现在看,长盈精密这种“不冒尖但不掉队”的公司,反而可能活得久一点。
#数码浪潮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