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泽连斯基踏入白宫的大门,与特朗普的会面还没开始,他就抢先表态了:"乌克兰已经准备好了,愿意跟美国和俄罗斯的领导人一起坐下来谈三方会晤。 "这一幕发生在特朗普的地盘上,泽连斯基的语调平和,表情镇定,与他动身前那股火药味十足的强硬姿态形成了鲜明对比。
就在前一天,泽连斯基还在社交媒体上反复强调:"乌克兰当年就不该放弃克里米亚! 1994年的所谓安全保障彻底失败了,我们不能重蹈覆辙。 "他指的是《布达佩斯备忘录》那出历史闹剧——当时乌克兰放弃核武,换来美国和俄罗斯的"安全保证",结果2014年俄罗斯拿走克里米亚,谁也没动手阻拦。
现在,白宫的这个场景立刻在媒体圈炸开了锅,人们都在猜测:泽连斯基这180度大转弯,是不是乌克兰真的妥协了?
在泽连斯基飞到华盛顿前的24小时内,特朗普团队通过私下渠道抛出了两条硬线,清楚无误地告诉了这位乌克兰总统:第一,别再幻想拿回克里米亚了;第二,彻底死了加入北约的心。 特朗普团队直截了当地说,乌克兰要是接受这些条件,战争能立刻停止,援助也会稳当当地送过去。 如果不接受?
那这场仗就继续打,西方的钱袋子也随时可能关紧。 更妙的是,特朗普团队还加了颗"甜枣",声称从普京那儿争取到了一个承诺:乌克兰即便不加入北约,也能享受到类似北约第五条的集体保护。 这个条款的意思是,只要乌克兰被攻击,整个北约成员国都会当作自己家被打一样出兵相助。
特朗普这边的高压谈判风格就是典型的"胡萝卜加大棒",威胁不给援助的同时,又给出一线安全希望,直接把会谈框死在"土地换和平"的交易里。
泽连斯基这次变脸快得让人吃惊。 去白宫前,他还高调宣称"绝不让乌军在顿巴斯投降,俄国人休想占那片土地"。在基辅的战时总部里,官员们频频释放强硬信号,坚称乌克兰一寸领土都不让。 泽连斯基在公众演讲中反复强调这一点,背后是2023年俄军夺走乌东大片区域的屈辱记录:截至2024年底,俄方控制了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近八成地盘,乌军前线损失惨重,兵力短缺和装备缺口高达30%。
甚至就在登机去美国前,泽连斯基还在社交帖子里翻旧账:"1994年那场安全保障就是个笑话,我们别再傻了。"但一踏进白宫的门槛,他二话不说就接受了三方会晤的安排,之前的"寸土不让"口号瞬间烟消云散。 华盛顿的内幕消息显示,泽连斯基私下向助理承认:"谈判桌上总得现实点。 " 这种戏剧性转变连基辅的评论员都惊呆了,一位不愿具名的乌克兰政府顾问告诉CNN:"总统这趟美国行像被迫签了份投降书。 "
三方会晤这个动作本身就说明了很多问题。 按俄美2024年阿拉斯加峰会提出的和平方案底稿,三方会晤只在乌克兰接受核心框架的前提下才能启动——那就是用土地换安全,乌克兰得正式放弃克里米亚和部分乌东领土,换取北约式保护伞。
特朗普团队早在会面前就把这个方案摆上了桌面:克里米亚主权拱手让给俄罗斯,顿巴斯地区划出缓冲带,俄军撤出,乌克兰国家中立化,以换取一份多国签字的安保协议。 现在泽连斯基同意三方会谈,相当于默认了这个基础交易结构。
基辅的政治圈子立刻分裂了,反对派议会上台痛批泽连斯基"背叛国家",而亲政府媒体则力辩"不得不低头"。 俄美方面反应飞快:普京发言人佩斯科夫当晚就放风"准备好三方磋商",美国国务院也发布声明赞许泽连斯基的"务实态度"。 整个过程中,泽连斯基团队没提任何反悔或挑战框架的条件,只表示"参与谈判是优先选项",暗示妥协大门已开。
尽管接受了大框架,泽连斯基在具体细节上还是动了些脑子,想在这个交易里多抠出一点好处。 比如领土方面,他私下对特朗普施压,要求重新划界或设立时间表限制俄占区范围。 白宫会晤记录显示,泽连斯基提出把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的缓冲区缩小到俄军现控区的60%,而不是全盘默认阿拉斯加方案中的70%。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同时,安全保障部分,泽连斯基坚持要把模糊承诺变成铁板钉钉的条款——比如要求美国、英国和法国签署书面条约,写明一旦乌克兰遭攻击,多国立刻派兵驻防。 北约官员私下透露给路透社:这类保护对非成员国通常只是象征性的,2024年芬兰边境事件时北约就没为芬兰动武;泽连斯基团队就争辩道:"我们得学到1994年的教训,不能光靠口头保证。 "
他还推动俄方做出更多让步,比如要求普京承诺在30天内停火并分阶段撤出所有部队,并提供卫星监控的可核查机制。 乌克兰外长库列巴在幕后奔波,拉拢欧洲国家表态支持,德国总理舒尔茨2025年初承诺援助20亿欧元换乌克兰的温和态度。
泽连斯基在国内演讲中模糊解释称:"谈判中每个点都得挖潜力。"其实质是把妥协框架下的"止损术"玩到极致,目标是为自己赚点政治分,平息基辅街头的愤怒浪潮:最近的民调显示,70%的乌克兰人反对割地,但65%支持停火谈判。
不过,泽连斯基这番操作的最大风险暴露出来了:安全保障这事儿靠谱吗? 历史案例直戳人心,1994年的《布达佩斯备忘录》签了白签,俄罗斯吞克里米亚时美国和北约袖手旁观。 北约专家警告,第五条保护机制对非成员国几乎形同虚设——2024年5月,当白俄罗斯边境危机爆发时,北约没为乌克兰出一兵一卒;国际法条文写死了:保护只限正式成员。
美俄关系更是个火药桶,特朗普2024年大选时高呼"让普京来谈",但美国政治随时翻盘,新一届大选后政策可能转向。 普京那边的动作也不可信:就在泽连斯基白宫表态的同一天,俄军加强了顿巴斯的炮击,西方情报机构报告显示,俄国防部在调集预备队随时施压。
基辅内部文件泄露给BBC,显示乌军参谋部担忧:这些安全保障承诺全是空头支票,历史警告摆在那里,但现实却强迫泽连斯基低头。 乌克兰议会上就有人质问:"凭什么相信这次不一样? "但泽连斯基保持沉默,聚焦三方会晤的准备。 战场前线反馈也添了把火:哈科夫州的乌军指挥官抱怨弹药不足、士气下滑,"停火谈判"一词被士兵们当笑话传播。泽连斯基这步棋彻底摊牌了乌克兰的脆弱处境:妥协换来的是高风险赌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