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一场迟到六年的 “自导自演” 争议
2025 年 8 月,一段六年前的视频突然在社交平台发酵:2019 年电影《被光抓走的人》路演现场,一名男子突然冲破安保,单膝跪地向王珞丹求婚,而她受惊后退的画面被重新剪辑传播。随之而来的是 “滴滴司机爆料”“团队自导自演” 等离奇传言,甚至有营销号暗示这是 “为新戏预热的炒作”。面对汹涌舆情,王珞丹工作室于 8 月 13 日深夜发布严正声明,直指谣言 “纯属恶意捏造”,并揭露涉事男子实为多次骚扰女艺人的惯犯。这场从突发骚扰到网络谣言的舆论风波,再次撕开了娱乐圈艺人隐私权与网络暴力的深层矛盾。
事件回溯:从 2019 年的惊魂一刻到 2025 年的谣言狂欢
2019 年路演现场:真实的惊吓与长期的骚扰
2019 年 12 月,王珞丹在《被光抓走的人》路演活动中遭遇惊魂一幕。现场视频显示,一名穿黑色 T 恤的男子突然窜上台,手捧鲜花单膝跪地大喊 “珞丹嫁给我”,王珞丹下意识后退三步,手中签名笔滑落,安保人员迅速将男子拖离。事后她在微博评论区透露:“该男子持续骚扰我的私人生活,甚至威胁家人安全。”
图:2019 年《被光抓走的人》路演现场,王珞丹遭遇男子突然求婚时的现场画面
2025 年谣言发酵:从 “司机爆料” 到 “自导自演” 的阴谋论
2025 年 8 月上旬,网络突然出现 “知情人士” 爆料,称当年求婚事件是王珞丹团队策划:“滴滴司机被临时安排顶替求婚者,现场机位都是提前设计的。” 谣言迅速衍生出 “为新戏炒作”“借话题翻红” 等版本,相关话题 #王珞丹自导自演被求婚# 登上热搜,阅读量突破 2.3 亿。
值得注意的是,爆料中所谓 “司机” 从未露面,而传播的视频片段被刻意剪辑 —— 原视频中王珞丹惊恐后退的反应被加速处理,安保人员的慌乱被解读为 “配合演出”,甚至有营销号将男子台词 “流利” 作为 “剧本证据”。
工作室辟谣:从声明到法律行动的 “教科书式反击”
声明核心:“恶意捏造” 与 “惯犯实锤”
8 月 13 日 23 时,王珞丹工作室通过官方渠道发布加盖公章的声明,直指谣言 “严重不实”,并披露三大关键事实:
涉事男子系惯犯:该男子 2020 年曾以相同方式骚扰迪丽热巴,长期跟踪艺人及家属,甚至私信骚扰王珞丹姐姐及合作伙伴;
无任何策划痕迹:“王珞丹及工作室从未参与、授权任何相关活动”,路演求婚属突发骚扰事件;
法律追责决心:已委托律师取证,将通过 “诉讼、投诉、刑事报案” 等途径追究造谣者责任,并启动网络侵权监测。
图:王珞丹工作室 2025 年 8 月 13 日发布的辟谣声明截图
舆论反转:从质疑到支持的态度转变
声明发布后,舆论迅速转向。网友发现,涉事男子的社交账号历史动态显示,其多次在不同明星活动现场实施类似行为,2024 年还因跟踪某歌手被警方警告。法律专家解读:“多次恶意骚扰涉嫌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第 42 条,造谣传谣若造成严重后果,可能构成诽谤罪。”
公众反应与行业反思:当艺人安全遭遇网络暴力
两极分化的公众声音
支持方:“明星被骚扰还要被造谣,太心疼”“工作室回应迅速,法律维权必须支持”,# 王珞丹工作室维权 #话题阅读量超 1.8 亿;
质疑方:“视频拍摄角度太专业,是否有剧本?”“为何时隔六年才重提?” 对此,工作室解释:“近期谣言突然扩散,为避免不实信息损害艺人声誉,必须果断发声。”
类似案例与行业痛点
王珞丹事件并非孤例:刘亦菲曾被粉丝扑倒、王一博遭私生饭追车、杨幂被路人强行合影…… 中国社科院 2025 年《艺人权益保护报告》显示,83% 受访艺人遭遇过不同程度骚扰,其中 26% 涉及肢体接触。而网络谣言的低成本传播,更让艺人陷入 “被骚扰 - 被质疑 - 自证清白” 的恶性循环。
图:王珞丹 2025 年 8 月参与环保公益活动照片,事件期间其正专注于 “绿色出行计划”,无新戏宣传
结语:谣言止于智者,更止于法律
从 2019 年的惊魂一刻到 2025 年的舆论风波,王珞丹事件折射出娱乐圈的双重困境:艺人既要面对线下骚扰的安全威胁,又要承受线上谣言的名誉侵害。工作室的强硬维权,不仅是为个体正名,更敲响了行业警钟 —— 当 “被求婚” 从浪漫桥段沦为流量工具,当私生饭的疯狂被误读为 “炒作剧本”,我们更需坚守理性:不传播未经核实的信息,不成为网络暴力的帮凶。
正如王珞丹在《急诊科医生》中饰演的医生江晓琪所言:“真相有时会迟到,但不会缺席。” 目前,工作室已公示部分取证进展,涉事造谣账号 “娱乐星扒客” 已致歉并删除内容。这场从骚扰到谣言的闹剧,终以法律的介入画上句点,也为所有困于舆论漩涡的艺人提供了维权范本:面对恶意,沉默即纵容;唯有正视,方能守护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