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落那堆宽窄香烟的箱子又积灰了。我蹲下身,用手指抹了一下最上面那个箱子的封条——2025年3月的货,五个月了还没拆封。隔壁开餐馆的老李掀开帘子探进头:“老张,有整条的宽窄如意没?晚上请客要用。”我苦笑着摇头:“早卖完了,就剩些零散盒子。”他没看见我柜台底下压着的二十多条宽窄系列香烟,这些烟就像烫手山芋,既不敢强推给老顾客,更不敢摆在显眼位置落灰。
宽窄系列是四川中烟的“门面”,从二十多块的“渝金香”到上百元的“逍遥细支”,包装一个比一个讲究。尤其是宽窄如意,烟盒上印着熊猫和川剧脸谱,号称“能带走的巴蜀名片”,一盒卖到五六十块,比三年前贵了近十块钱。烟草公司的客户经理小刘总说:“张哥,这烟卖的是文化!”可我这小店里进出的老烟枪们,十个有九个只认烟的味道和价格,谁管它文化不文化?
烟草公司每个月的订单计划下来时,宽窄系列就像“套餐”里的配菜——想要畅销的中华或玉溪,就得搭上几条宽窄。上个月我为了进三十条软中华,硬是扛下了十五条宽窄五粮浓香中支。这些烟如今整整齐齐码在仓库里,拆都没拆。隔壁街开超市的小王更惨,因为拒绝搭配进货,被限量供应畅销品牌,急得嘴角起泡。我们私下建了个微信群,名字就叫“宽窄互助会”,里面全是发愁的店主:“今天卖了包宽窄平安,像中彩票似的!”“谁要宽窄逍遥?我按进货价再打九折!”
二
真正摆在柜台上,我才见识了顾客们的态度分化。偶尔有穿着体面的外地客人会眼睛一亮:“哟,你们这儿也有宽窄?”他们大多是来四川旅游时尝过,觉得包装有特色,买回去当伴手礼。有个成都来的游客说得实在:“在锦里抽这个应景,回家就没那感觉了。”但本地的老烟民们可不买账。老周头是我店里二十年的主顾,有次我推荐宽窄如意,他抽了一口就摆手:“花里胡哨!六十块钱买这个?不如抽两包软玉实在!”还有些年轻人被爆珠设计吸引过,五粮浓香中支那款捏破爆珠后有酒香,可复购的没几个。小年轻阿凯直言不讳:“刚抽新鲜,抽半包就觉得腻,不如传统烟得劲。
最头疼的是价格乱象。正品宽窄逍遥细支官方指导价一百块一包,可网上到处流传着“七十五元拿货”的消息。顾客拿着手机截图问我:“老板,人家卖七十多,你咋卖一百?”我只能指着烟草专卖许可证解释:“我们正规渠道进货就这价,便宜的可能来路不正...”声音却越来越小,因为连我自己都怀疑,那些积压库存要是按官网价卖,怕是真要烂在手里了。
烟草公司不是没努力过。去年搞过直播带货,主持人滔滔不绝讲宽窄的“哲学文化”;还请过厂家代表驻店促销,穿制服的小伙子站在我店里向顾客讲解,确实比我们自己推销让人信服些。可热闹过后,销量还是老样子。看着德阳政府文件里写着“2025年宽窄在千元档要占50%份额”,我对着满仓库的宽窄苦笑——这目标离我们小店的现实,隔了不止一条宽窄巷子啊。
三
守着卖不动的香烟久了,连我自己也抽得凶起来。有天清晨咳得撕心裂肺,看着镜子里发黄的指甲盖,突然想起父亲当年肺病去世前枯瘦的样子——他可是抽了一辈子烟的老烟枪。那天我狠狠心把半包宽窄拍在柜台上:“开始戒烟!”
戒烟这条路我摸索出些接地气的门道:
- 找个“替身演员”:犯瘾时别硬扛,抓把瓜子,嚼粒口香糖,或者像我这样直接叼根甘草根在嘴里,嘴巴忙着就想不起抽烟了。
- 把烟具请出生活圈:打火机全送人,烟灰缸当花盆,常放烟的角落摆上儿子的照片,提醒自己为啥要戒烟。
- 启动“拖延战术”:烟瘾来了先喝口水,告诉自己“等十分钟再抽”,往往十分钟后瘾头就淡了。这招我用了三个月,现在基本不想抽烟了。
- 找个“监督员”:我老婆成了最佳监督员,省下的烟钱直接转给她当奖金。后来儿子也加入,每次想抽烟就看见他期待的眼神,这比什么药都管用。
- 换个解压方式:以前烦了就点烟,现在改成快走十分钟,走到浑身冒汗,压力跟着汗一起流走。
- 设个小目标:省下的烟钱攒起来,三个月后我换了新手机,这成就感比抽烟痛快多了!
仓库里的宽窄箱子终于开始减少——不是卖掉的,是我联系了几个婚庆公司低价处理给他们当喜烟了。虽然每包亏十块钱,但腾出空间进了些畅销烟,现金流总算活泛起来。烟草公司的小刘最近不再强推搭配,悄悄跟我说:“张哥,公司也在调整策略,听说要出景区限量版...”我点点头没说话,心里却清楚,再精致的包装也掩盖不了烟草的本质。
昨天看到个老主顾在店门口徘徊,手里捏着空烟盒。认出是宽窄好运的盒子,我自然地递上支烟:“试试这个?比宽窄实惠。”他接过点燃,长舒一口气:“早该换回来了,宽窄那爆珠甜得发齁!”我们相视一笑,烟雾在阳光下袅袅散去。
本文仅对烟草市场现象进行客观描述,
不含任何烟草推广内容。
吸烟有害健康,
请勿在禁烟场所吸烟,
不提倡未成年人接触烟草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