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一句话,把刘亦菲送上热搜——“她不是天赋型,是苦出来的。”6月14日,这段采访在搜狐娱乐上线后,三小时阅读量破两千万,关键词“刘亦菲努力”迅速登顶微博趋势榜。
采访在横店一间临时搭出的棚里完成。王晶刚拍完夜戏,嗓子沙哑,谈到刘亦菲时却条理清楚:“我最早见她,是《金粉世家》试镜,镜头里十五岁的小姑娘,紧张得手指发抖。同期很多新人一喊开机就发光,她得先跟自己较劲五分钟,但只要给时间,她就能把角色掏得干净。”
王晶用“三年三台阶”总结刘亦菲最近的作品:
1.2022年《梦华录》——“她提前三个月进组,每天跟茶艺老师泡六小时,杀青时手都是茶色。”
2.2023年《去有风的地方》——“为了演好云南村里的咖啡师,她真去大理学做手冲,连虹吸壶都扛回酒店练。”
3.2024年《玫瑰的故事》——“最难的是年龄跨度,她让化妆师尽量淡,靠眼神和走路节奏区分二十岁和四十岁。”
数据也印证了王晶的说法。猫眼专业版显示,刘亦菲近三年主演的三部剧集平均豆瓣评分7.8,比2016—2019年间的作品高出1.4分;云合数据“有效播放市占率”连续三部破15%,稳居同期前三。
现场有人问:“你说她不是天赋型,会不会太狠?”王晶摇头:“天赋分很多种,观众缘也是天赋。她一出现,男女老少都愿意停下来看,这是老天爷赏饭吃。但她没靠脸躺平,反而把饭一口一口咽下去,长成肌肉。”
这段评价迅速引发业内共振。编剧张巍在微博跟帖:“《梦华录》围读时,她带着打印好的角色年表,每句台词后面标情绪曲线,比我做得还细。”《玫瑰的故事》导演汪俊也补充:“杀青戏拍她四十岁回眸,她坚持不用替身,在雨里淋了七条,最后一条眼角的细纹都是真的。”
粉丝把王晶的话剪成短视频,配文“努力型选手也可以走到C位”,点赞破百万。路人留言最多的是:“原来刘亦菲也紧张过,那我的普通人生好像还有救。”
采访结束前,王晶补了一句:“演员这行,最怕把自己当明星。她到现在还把自己当剧组工作人员,收工后帮道具师傅搬箱子,这份心是她最大的本钱。”
没有华丽辞藻,一段大白话,让外界再次看清刘亦菲的上升曲线——不是一夜爆红,而是一场持续二十年的长跑。
欢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