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看亚洲人均 GDP 的梯队。第一梯队是发达经济体,像新加坡,人均 GDP 高达 90674 美元。它靠着金融和科技,在城市国家发展模式里闯出一片天。还有韩国和日本,韩国人均 GDP 是 36129 美元,日本是 32498 美元,韩国都反超日本了。这背后啊,有汇率的影响,也和产业发展有关。
第二梯队是能源型高收入经济体,中东那些产油国,像卡塔尔人均 GDP 71583 美元,阿联酋 48830 美元,富得流油。沙特也在搞 “2030 愿景”,推动石化产业升级,想让经济更上一层楼。第三梯队是特色产业突围经济体,马尔代夫这个微型海岛国家,旅游业占 GDP 的 28%,人均 GDP 也有 17558 美元呢。哈萨克斯坦靠着能源,加上中亚枢纽经济的双重支撑,人均 GDP 达到 14149 美元。
和这些国家比起来,中国差距有多大呢?和新加坡比,人家是的 6.8 倍;和卡塔尔比,是 5.4 倍;和临近目标马来西亚比,人家是 12541 美元,差距倒不大,只有 0.94 倍。这里面有个问题,人民币贬值,让以美元计算的 GDP 被低估了。就说 2023 年,实际经济增速有 5.2%,可按美元算,人均 GDP 反而降了。还有啊,那些人均 GDP 比高的前 15 名国家,总人口加起来才 3.9 亿,还不到的 28%,人口规模对人均 GDP 影响也不小。
再说说中国追赶面临的挑战和破局点。产业上,和韩国比,人家研发投入占 GDP 近 5%,在全球都排前列,才 2.4%,这在科技竞争上就是短板。国内区域发展也不均衡,江苏昆山 2024 上半年在百强县里排第一,人均 GDP 超 2.5 万美元,可西部省份有些地方还不足 8000 美元。不过,也有自己的优势,沙特石化产业占 GDP 30%,新能源出口全球占比 35%,这就是差异化突围的路径。
那到 2030 年,亚洲经济秩序会变成啥样呢?IMF 预测,2025 年中国人均 GDP 能到 14031 美元,超过全球均值,在亚洲排名可能升到第 14 位。东南亚那边,越南靠着制造业转移红利,人均 GDP 能到 4536 美元,马来西亚则有陷入停滞的风险,是 12541 美元。中国也有三条破局路径:产业上,在半导体、新能源这些领域,争取对韩日实现技术弯道超车;区域协同上,借助 RCEP 框架,和东南亚产业链深度绑定;货币战略上,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减少汇率波动对 GDP 统计的影响。
最后,得明白,发展可不只是看 GDP。挪威人均 GDP 9 万美元,可幸福指数不是最高的。得关注 “人均电力消耗”“专利密度” 这些更能反映真实发展的指标。从 “总量追赶” 到 “质量定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你觉得中国在追赶的路上,还会遇到啥挑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