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达娱乐

你的位置:辉达娱乐 > 新闻动态 >

宗馥莉众叛亲离!宗泽后带 “山寨货” 抄后路,称:娃哈哈是靠我起家

点击次数:187 新闻动态 发布日期:2025-07-26 08:35:59
宗馥莉怕是没料到,最难的仗不是跟杜建英打,是跟亲叔叔宗泽后掰手腕。 宗泽后最近干了件让业内大跌眼镜的事:推出一款叫 益品宗师 AD 钙奶 的饮料,瓶身上大大咧咧印着 同宗同源宗师傅,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冲着娃哈哈的招牌来的。 更绝的是,这款

宗馥莉怕是没料到,最难的仗不是跟杜建英打,是跟亲叔叔宗泽后掰手腕。

宗泽后最近干了件让业内大跌眼镜的事:推出一款叫 "益品宗师 AD 钙奶" 的饮料,瓶身上大大咧咧印着 "同宗同源宗师傅",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冲着娃哈哈的招牌来的。

更绝的是,这款 "山寨 AD 钙奶" 连代工厂都懒得换,直接用了给娃哈哈供货的桐庐吾尚基地,连生产线都挨着。

宗泽后还放话 “娃哈哈靠我起家”。

这哪是叔侄间的小打小闹?分明是冲着宗馥莉手里的家业来的。

亲叔叔带着 "老部下" 抄后路

宗泽后今年 70 岁,是宗庆后实打实的亲弟弟。早年间他在娃哈哈管过瓶标印刷,后来被派去美国开拓市场,按理说也是家族功臣。可宗庆后一走,他就带着一群 "老娃哈哈人" 另起炉灶,目标直指宗馥莉掌舵的集团。

他的 "益品宗师" 团队里,总裁赵方宸是 1994 年就进娃哈哈的老人,从销售代表做到区域经理;负责生产的张师傅更是在娃哈哈干了 28 年,连调配 AD 钙奶的水温都记得分毫不差。这些人太懂娃哈哈的套路了 —— 知道哪里的经销商能撬动市场,清楚哪些生产线能压低成本,甚至连给超市的堆头费该怎么谈都门儿清。

更狠的是销售模式,完全照搬娃哈哈的 "联销体"。宗泽后专门找了批被娃哈哈优化掉的老经销商,拍着胸脯说:"跟着我干,利润比原来高两成。"

有经销商透露,现在往小超市送货,"益品宗师" 的业务员直接跟老板说:"就放娃哈哈旁边,消费者分不清。"

这种 "明抄" 操作,在饮料行业几乎没见过。要知道,娃哈哈的 AD 钙奶从 1996 年上市就没换过配方,瓶型、包装都成了国民记忆的一部分。宗泽后这么一搞,不明真相的消费者很容易拿错,光杭州萧山的小超市,最近就收到好几起 "买了山寨货想退" 的投诉。

从 "功臣" 到 "对手":叔叔的算盘打得噼啪响

宗泽后敢这么折腾,底气来自他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娃哈哈是靠我起家的。"

这话他在经销商会上说过,在采访里也提过,言下之意是 "我哥的家业,我也有份"。

但老娃哈哈人都知道,这话水分不小。上世纪 80 年代宗庆后刚开始做儿童营养液时,宗泽后确实帮过忙 —— 负责印刷瓶身标签。那时候印刷技术简单,就是把配方表和商标印在玻璃瓶上,论重要性,顶多算产业链上的一环。有老员工打比方:"就像给故宫刷油漆的师傅,总不能说故宫是自己建的吧?"

真正让叔侄关系变僵的,是宗馥莉接手后的改革。四年前她就开始清理集团的 "亲戚生意":关停了叔叔的印刷厂(原来给娃哈哈印标签),换掉了姑姑的香精厂(供应饮料添加剂),理由是 "成本比外面高 15%,质量还不稳定"。

这事让宗泽后一直憋着气,去年在朋友圈吐槽:"侄女这是要把亲戚赶尽杀绝。"

现在宗泽后搞 "益品宗师",明着是做生意,暗着是要跟宗馥莉叫板。他不仅在公开场合说 "宗馥莉管理不如杜建英"(杜建英是宗庆后非婚生子女的母亲),还暗示 "要是国资愿意进来,我可以出面振兴娃哈哈"。这话里的意思再明显不过 —— 要么给我利益,要么我就搅黄你的局。

宗馥莉被架在火上:内有亲戚拆台,外有对手虎视

宗馥莉这两年过得不容易。2021 年刚当上副董事长,就碰上娃哈哈营收连续下滑;好不容易靠 "AD 钙奶联名 B 站" 拉回点年轻人,又要应付家族里的一堆事。

现在她面对的是 "前后夹击":前面有宗泽后带着 "山寨货" 分流市场,后面有杜建英的三个孩子追着要遗产。去年香港法院就受理了一起官司 —— 杜建英的儿子宗继昌起诉宗馥莉,要求分割一个 18 亿美元的海外账户,理由是 "我爸生前答应给我们每人 7 亿信托"。

更麻烦的是内部人心。宗泽后挖走的不仅是经销商,还有一批老员工。有负责生产的师傅说:"宗泽后开的工资比娃哈哈高,还说 ' 都是自家人,不用看小姑娘脸色 '。" 这里的 "小姑娘",指的就是宗馥莉。

为了稳住局面,宗馥莉这两年一直在补供应链的漏洞。她在河南投了 5 亿建全自动工厂,把原来外包的代加工收回来;又花重金研发新包装,让 AD 钙奶的瓶型申请了专利 —— 就是怕别人仿冒。可千防万防,没防住自家人从内部下手。

有行业分析师说,现在的娃哈哈就像个被打开的百宝箱,亲戚们都想伸手拿点东西。宗泽后的 "山寨 AD 钙奶" 只是个开始,要是处理不好,后面可能有更多人来分蛋糕。

家族企业的 "魔咒":亲人成对手,到底错在哪?

娃哈哈的闹剧,其实是很多家族企业的缩影。老一辈打下江山时,亲戚们抱团取暖;到了下一代接班,利益分配的问题就冒出来了。

宗庆后在世时不是没考虑过这个问题。他早就立了规矩:亲戚可以在公司上班,但不能搞 "体外生意"(比如给集团供货)。可规矩抵不过人情,宗泽后的印刷厂还是做了十几年,直到宗馥莉强硬叫停。有管理专家说:"这就像给房子打地基时留了根木头,当时看着结实,时间长了就成了隐患。"

现在宗馥莉面对的困境,本质是 "情与法" 的冲突。对她来说,放过叔叔的 "山寨货",公司的品牌会受损;真要起诉,又会被说 "不顾亲情"。有网友支招:"不如学曹德旺,早就跟亲戚说清楚 ' 想赚钱别来福耀,想来福耀就别想靠关系 '。"

值得一提的是,宗泽后的 "益品宗师" 最近遇到了麻烦。杭州市场监管局已经接到娃哈哈的举报,认为其包装 "容易误导消费者",正在调查。要是认定为不正当竞争,这款 "山寨 AD 钙奶" 可能要下架。

但这只是暂时的平静。宗庆后的非婚生子女还在香港打官司要遗产,宗泽后的生产线还在不停灌装 "益品宗师",宗馥莉要做的,不只是守住 AD 钙奶的配方,更是要守住一个家族企业的底线 —— 到底是靠亲情维系,还是靠规则立足。

饮料行业的竞争早就白热化了,前有农夫山泉抢市场,后有元气森林挖年轻人。娃哈哈要是一直陷在家族内斗里,别说再创辉煌,能不能保住老招牌都是问题。

最扎心的是对“家族企业”的反思。“亲戚多了不是福,是劫”,有老板吐槽:“我表哥在公司管采购,偷偷把订单给小舅子,现在我宁可请外人,也不敢用亲戚。”

宗馥莉的遭遇,成了“家族企业避坑教材”——要想公司不散,先把亲戚请出董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