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达娱乐

你的位置:辉达娱乐 > 新闻动态 >

实际缴费8年6个月,个人账户不足7万,为啥这养老金能超80%的人?

点击次数:60 新闻动态 发布日期:2025-08-19 03:37:16
江苏这位李师傅,1985年6月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工作,2023年3月退休,是专业技术八级(中级职称)、薪级34级。累计工作年限37年10个月,视同缴费年限29年4个月。退休前个人账户存储额69139.99元。平均缴费指数1.0108。 月发养

江苏这位李师傅,1985年6月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工作,2023年3月退休,是专业技术八级(中级职称)、薪级34级。累计工作年限37年10个月,视同缴费年限29年4个月。退休前个人账户存储额69139.99元。平均缴费指数1.0108。

月发养老金:6759.22元(不含职业年金)

一、这钱是怎么来的?

基础养老金:

计算逻辑:社平工资与本人指数化缴费工资的平均值 × 缴费年限 × 1%。

(8613 + 8701.55)÷2×37.833%≈3294.43元

个人账户养老金:

计算逻辑:个人账户累计存储额÷计发月数。

69139.99 ÷139=497.41元

过渡性养老金:

计算逻辑:针对视同缴费年限的补偿(机关事业单位改革前未记账部分)。3108.48元

职业年金:

计算逻辑:职业年金个人账户总额÷计发月数。

81834.86 ÷139=588.74元

新办法养老金合计: 3294.43(基础) + 497.41(个人账户) + 3108.48(过渡性) + 588.74(职业年金) = 7489.06元。

新办法高于老办法的差额:7489.06(新办法) - 6078.08(老办法) = 1410.98元。

过渡期发放规则(限高保低):按退休时职务晋升时间(2023年2月)确定发放比例:90%。计入基本养老金的差额部分 = 差额 × 发放比例 = 1410.98×90% = 1269.88元。

最终养老金 = 老办法养老金 + 计入差额 - 职业年金 = 6078.08 + 1269.88 - 588.74 = 6759.22元。

二、3大“体制内优势”拉高养老金

表面看“实际缴费短、账户余额低”,实则隐藏三大“隐性红利”,这才是超越全国80%老人的关键:

1. 超长视同缴费年限:工龄即缴费,体制内最大的“隐性存款”

核定表中“视同缴费年限29年4个月”,意味着参保人在2014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前,已经工作了近30年,这期间虽然没有实际缴费,但政策默认“工龄视同缴费”,直接计入养老金计算。

2. 职业年金:体制内的“强制补充养老”,普通人难以企及

机关事业单位自2014年起强制建立职业年金,单位和个人合计缴纳工资的12%(个人缴4%,单位缴8%),全部计入个人账户,退休后按月发放。表格中职业年金588.74元,相当于每月多领一份“企业年金”,而90%的企业职工根本没有这项待遇。

2023年企业年金覆盖率仅7.3%,人均账户余额约2.5万元,月待遇不足300元,远不及机关事业单位。

3. 职称职级与岗位工资:老办法待遇的“保底神器”

老办法计算时,退休时的岗位职级(八级34级)直接影响养老金基数。以事业单位专技岗为例,八级岗位对应副高职称,退休时工资水平本就高于普通科员,加上37年工龄的补贴,老办法待遇直接“托底”在6000元以上。

结语:“制度红利+个人积累”的结果

这张核定表看似“反常识”,实则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产物——用30年视同缴费+职业年金,弥补了实际缴费的“短板”。

对大多数企业职工来说,更需要关注“实际缴费的连续性”和“补充养老的补充性”,毕竟全国能有职业年金的单位不足10%,而我们的目标是:在现有制度下,尽可能让自己的每一份缴费都“算数”。

互动话题:

你觉得体制内养老金的优势是“历史红利”还是“制度公平”?普通人如何用有限条件优化养老规划?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