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广东消费者在社交平台分享的海外点单经历引发广泛关注。视频中,她在马来西亚吉隆坡机场星巴克门店使用翻译软件与店员沟通,却被网友指出店员用当地语言辱骂其为“笨蛋”(马来语“bodoh”)。事件发酵后,星巴克马来西亚特许经营方迅速回应,涉事店员已被解雇,品牌方致歉并承诺加强管理。
事件回顾:翻译软件点单引发冲突
9月18日,该消费者在抖音发布视频,记录自己在吉隆坡机场星巴克用翻译软件沟通的尴尬场景。尽管视频中未直接听到辱骂声,但马来西亚网友通过评论区指出,店员在操作过程中多次露出“不耐烦表情”,并小声用马来语辱骂她为“bodoh”。该视频迅速登上热搜,网友纷纷谴责店员行为,并协助消费者向品牌方投诉。
品牌方回应:解雇涉事员工,承诺整改
9月22日,星巴克马来西亚官方账号发布致歉声明,承认涉事咖啡师的行为“严重违背品牌价值观”,并于9月21日将其解雇。声明强调,星巴克致力于为所有顾客提供“尊重、包容的服务环境”,同时宣布将加强员工培训,提升文化敏感性和沟通标准。
星巴克在马来西亚的特许经营方——成功食品集团(Berjaya Food Berhad)也于9月24日回应称,支持品牌方的处理决定,并重申“尊重是不可妥协的原则”。
争议背后:跨国服务中的文化摩擦
此次事件折射出跨国消费场景中的语言与文化差异问题。消费者使用翻译软件点单本为解决沟通障碍,却因语言隔阂引发冲突。网友评论称:“语言不应成为歧视的借口”“服务行业需更包容”。
值得注意的是,星巴克在马来西亚的运营模式与中国市场不同。其采用授权经营模式,由成功食品集团全权管理,而中国内地门店均为直营。此次事件或对品牌在海外市场的形象造成一定影响。
网友热议:服务行业需以诚待客
事件曝光后,#星巴克员工辱骂中国游客#话题登上热搜。多数网友支持消费者维权,认为“服务态度比语言更重要”;也有声音呼吁理性看待,避免过度解读。消费者最新回应称:“当时听不懂店员说什么,感谢大家关心”。
结语
此次风波再次为跨国企业敲响警钟:无论市场如何拓展,服务品质与文化尊重始终是立足之本。星巴克能否通过整改重建信任,仍需观察后续行动。对于消费者而言,海外消费时多一份沟通耐心,或许也能减少类似误解。
(本文综合自南都湾财社、界面新闻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