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7月2日,美越达成协议,内容苛刻,美国对越南出口商品征收20%关税,越南却必须将对美关税降至零。
甚至更令人咋舌的是,所有经越南转运的中国货物将被征收40%关税,这显然是冲着中国来的。
但讽刺的是,就在越南以为自己如此“付出”,就能抱上美国大腿时,特朗普政府却悄悄对中国退了两步……
美对越苛刻条款
美国对越南出口商品征收20%的关税,虽然比起特朗普之前威胁的46%要低,但依旧是一块不小的“门槛”。
最让人震惊的是,美国还对从越南转运的第三国商品加征40%的关税,这让越南的“中转”优势几乎没有了。
表面上看,越南似乎拿到了和美国合作的新机会,觉得自己在国际贸易的舞台上越来越重要。
但其实越南的风险也显而易见,比如,在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一些中国企业为了避开美国对中国商品的关税,把工厂搬到了越南,甚至通过越南转口商品到美国。
结果,这次协议中加征40%转口税,直接封死了越南的这一条赚钱路子。
越南不但失去了作为制造出口“通道”的优势,而且一些在越南的中资企业可能会遭遇重创,越南的制造业发展也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
至于越南承诺对美国商品实施零关税,看似很有“友好”的姿态,实际上可能会让越南经济对美国的依赖越来越重。
越南本身的经济并不强大,民众消费能力也有限,不能轻松消化大量涌入的美国商品。
美国的农产品、工业制成品进入越南市场,价格低、质量好,必然对本地市场形成冲击,本土产业可能面临倒闭危机。
像越南的纺织业本来凭借低成本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但20%的关税一加,这个竞争优势就消失了。
越南这次签署协议并不是心甘情愿的,而是迫于压力,美国威胁加征46%的关税,而越南对美出口又占了很大一部分,无法承受这样的打击。
为了保持美国市场的份额,越南只能勉强妥协,协议虽然表面上说是“对等”,实际上越南在谈判中明显处于弱势。
美国对华连退两步
越南本以为这样就能得到美国的“青睐”,但殊不知就在美越签署关税协议的那天,美国做出了两项让人大跌眼镜的“让步”。
这两项决定,一个关乎化工,一个关乎芯片,首先,美国取消了对华乙烷的出口限制。
之前,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之名,把乙烷出口的门槛很高,导致一大批装满乙烷的船只在美国海岸卡了很久,没法顺利出发。
乙烷是天然气的一个重要成分,是生产塑料和橡胶等化工产品的必备原料,而中国对这些材料的需求可大得很。
美国这么做,其实是在能源领域刁难中国,搞乱中国的化工产业链。
如今,美国突然松口,原本滞留的8艘船一秒钟起航,直接开往中国,这下不仅让美国的乙烷出口商松了口气,也稍微缓解了中美在能源贸易上的紧张气氛。
紧接着,美国又取消了部分EDA软件的出口限制,EDA软件是设计芯片的“母亲工具”,对芯片产业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于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
之前美国政府让全球三大EDA软件公司暂停对中国的供货,结果搞得中国的芯片研发一度陷入停滞,很多企业面临研发中断的风险。
如今,美国让这一禁令松动,这对于中国芯片产业而言,无疑是个重大利好,像华为、小米等企业,未来可以更容易获得先进的设计工具,加速技术进步。
如今中美贸易战已经打得不可开交,双方损失严重。
美国的农业和能源产业也遭受了中国反制措施的冲击,国内相关利益集团怨声载道。
通过取消乙烷出口限制,美国不仅满足了中国市场的需求,也为本国乙烷生产商找回了些许市场份额。
至于EDA软件的解除禁令,也是美国避免过度封锁技术,导致自己的企业失去中国市场的重要一步。
毕竟,像新思科技、楷登电子这样的公司,有相当一部分收入来自中国市场,股价在禁令期间暴跌,企业可是急得跳脚。
除此之外,这一切还可能有更深层次的战略目的。
中国在2025年4月实施的稀土出口管制政策让美国的军工和新能源产业感到大压力,毕竟,稀土对这些产业至关重要。
美国现在放松对EDA软件的限制,可能是希望通过交换条件,逼迫中国加速稀土的出口审批,为“稀土换芯片”的策略铺路。
总之,这一系列的“善意”释放,不仅是在谈判桌上争取更多主动权,也是在未来的贸易谈判中,给自己积累更多筹码。
算盘终会落空
美国对越南的意图,大家一看就知道,这可不是简单的经济合作,而是有深远的“棋盘”布局。
美国一心想着在东南亚打造新的“制造业中心”,把越南当成“替代中国”的潜力选项,直接开了个“去中国化”的玩笑。
想想看,越南的劳动力成本只有中国的一半,难怪美国眼睛发亮。
越南虽然在制造业上追求低成本生产,政府积极出台政策吸引外资,想通过这些手段吸引美国企业投资。
地理位置更是得天独厚,位于东南亚的“十字路口”,想扩展市场那是轻而易举。
然而,美国虽眼看越南“地利人和”,却清楚明白,越南能顶替中国的工业体系?那根本不可能。
中国的产业体系是世界最完整的,从低端到高端一应俱全,美国再怎么“算盘打得响”,越南也无法取代中国的制造业霸主地位。
然而,没想到的是,美国不仅在与越南合作的同时,也悄悄向中国释放了点“善意”,一边逼着越南选边站,一边还保持与中国的合作关系。
这种“左右开弓”的手段,能有效打压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但也避免与中国爆发全面贸易战。
想把越南带入“战略轨道”,美国的算盘打得很精。
越南呢,虽然一时得到了美国的青睐,但面对高达20%关税的重压,它的制造业开始“呻吟”了。
原本靠着低价优势冲击美国市场的越南,随着成本上升,产品价格不降反升,恐怕在美国市场再难占得一席之地。
而且,美国还把转口贸易的通道堵死了,越南过去靠着中国商品的“顺风车”在美国赚得盆满钵满,现如今全没了,结果就是痛失了不少订单。
中国这边,也不是吃素的,面对美越达成协议后的复杂局面,中国直接采取了“以牙还牙”的反制措施。
通过强化反倾销政策,对那些试图在贸易谈判中拿中国当“替罪羊”的国家狠下狠手。
虽然越南暂时没被加上税,但美国的一招“把越南拉进来”让中国不得不加大了警惕。
越南也许不知不觉就站在了风口浪尖上。
最后,越南的“选边站”行为也使得它与中国之间的信任出现了裂痕。
过去的互补关系一夜间变得微妙,越南的经济可能在未来几年面临更多挑战。
毕竟,中国才是越南制造业最重要的供应链纽带,若中国“闭关锁国”,越南的经济恐怕也得“凉凉”了。
参考资料:1.《特朗普:协议成了,越南加税20%》观察者网2.《中国周边4国为何被美征最高3521%关税 美国的“产业链绞杀”失败》3.《越南、欧盟都服软了,美国买账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