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达娱乐

你的位置:辉达娱乐 > 新闻动态 >

DHKN5T15 热电偶如何选择合适的接地方式来避免地环路干扰?

点击次数:161 新闻动态 发布日期:2025-08-23 20:52:50
避免地环路干扰的核心是阻断 “不同接地点之间的电位差形成的电流环路”,结合热电偶信号传输的特点,需根据场景选择针对性的接地方式,具体如下: 一、基础原则:优先 “单点接地”,阻断环路形成 地环路的本质是 “两个接地点存在电位差(如设备地与系

避免地环路干扰的核心是阻断 “不同接地点之间的电位差形成的电流环路”,结合热电偶信号传输的特点,需根据场景选择针对性的接地方式,具体如下:

一、基础原则:优先 “单点接地”,阻断环路形成

地环路的本质是 “两个接地点存在电位差(如设备地与系统地、不同供电系统的地),电流通过线缆屏蔽层或信号线形成闭合回路,干扰信号”。单点接地是最有效的基础措施,即仅将系统中某一点连接到接地极,避免形成回路。

1. 热电偶信号传输的典型单点接地方式

接收端单端接地:将热电偶线缆的屏蔽层仅在测量仪表(如 PLC、温度变送器)的接地端连接到系统地,热电偶探头端(现场侧)的屏蔽层悬空或绝缘处理。

适用场景:现场与控制室距离较近(≤50 米)、地电位差较小(如同一车间的设备)。

优势:避免现场地(可能带强电干扰)与系统地的电位差形成环路。

现场端单端接地:若现场存在强电场干扰(如高压设备附近),可将屏蔽层在热电偶接线盒处单点接地,仪表端屏蔽层悬空。

注意:需确保现场接地极与系统地之间无明显电位差(可通过万用表测量两地之间的电压,应≤100mV)。

二、复杂场景:采用 “隔离接地” 或 “悬浮接地”

当系统存在多个接地点且地电位差较大(如跨车间、户外设备与室内控制室),单点接地无法完全避免环路时,需通过隔离或悬浮设计阻断电流路径。

1. 隔离接地:物理阻断地环路

信号隔离:在热电偶信号传输路径中加入隔离放大器、光电隔离模块或隔离型温度变送器,将现场侧(热电偶端)与系统侧(仪表端)的电路完全隔离,两地之间无电气连接,从而阻断地环路电流。

示例:热电偶信号先经隔离变送器转换为 4~20mA 标准信号,再传输至仪表,此时屏蔽层可在隔离后的系统侧单点接地。

优势:适用于地电位差大(≥1V)、强干扰环境(如变频器、电焊机附近)。

电源隔离:若热电偶的补偿电路或变送器需要供电,采用隔离电源模块(如 DC-DC 隔离电源)为现场设备供电,避免通过电源回路形成地环路。

2. 悬浮接地:消除接地参考点

将热电偶信号的 “现场侧” 与 “系统侧” 均不直接接地,即屏蔽层悬空,信号回路通过高阻抗(如绝缘电阻≥100MΩ)与地隔离。

适用场景:干扰源较弱、对地电位差不敏感的场合(如实验室环境)。

注意:需确保线缆绝缘良好,否则悬浮效果会因漏电失效,且可能积累静电干扰,需配合定期放电措施。

三、辅助措施:优化接地系统设计

独立接地极设置

测量系统的接地极应与强电接地(如动力设备、电机)、防雷接地分开设置,间距≥5 米,避免强电设备的接地电流干扰测量地。

接地极需采用低阻抗设计(接地电阻≤4Ω),可通过镀锌角钢(长度≥2.5 米)深埋地下,或使用接地模块降低接地电阻。

地环路的 “主动消除”

若无法避免多点接地(如大型系统中多个设备必须接地),可在两个接地点之间串联低阻抗导体(如铜排),降低两地电位差;或串联扼流圈(针对高频干扰),抑制环路中的交流电流。

对于工频(50Hz)地环路干扰,可在信号回路中加入共模扼流圈(绕在高磁导率磁芯上的双绞线),利用其对共模电流的高阻抗特性阻断环路电流。

雷达液位计 HRRD15-S1

导播雷达液位计706-512A-010/7CT-1100-A10-20-115

导波雷达液位计 706-512A-011/7CS-1100-A2N-20-110

导波雷达液位计 706-512A-011/7CT-1100-A10-20-180

雷达液位计 YK-RLGZCPFB2M7

雷达料位计 YKRD80-9P5AT1P1M3

雷达液位计 XGRD811AP31ANYNW

雷达液位计HRD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