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到阿拉斯加,普京的俄罗斯先挺身而出,直接放出核导弹一类的武器,气势十足。与此同时,特朗普也表态,不打算让乌克兰成话题。这一连串动作,背后到底藏着啥深意?这次会谈上,又会聊些啥内容?
8月15号,特朗普和普京会在阿拉斯加州的安克雷奇见面,采用一对一的形式,就他们要谈的事情进行交流。白宫还提到,特朗普未来或许会去俄罗斯做访问。俄罗斯外交部也透露,俄外长拉夫罗夫和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已经就这次峰会的准备工作进行了电话沟通,都觉得这次会晤会顺利展开。特朗普在11号的白宫记者会上说,这次见面算是“试探性会谈”,结果可能“还行也可能不太好”,但他相信双方会进行一些建设性的交流。
不过,普京还没到阿拉斯加,俄罗斯就已经开始行动了。在新地岛上,俄罗斯把兵力和装备都集结起来,好像是在准备试射核动力巡航导弹“海燕”。资料显示,这个新地岛位于巴伦支海和喀拉海之间,离挪威大概900公里左右。消息称,为了这次试验,沿着新地岛的西岸空域被划定出一个500公里的禁飞区。过去几周,俄罗斯的几艘船把相关设备运到了那块地方,还停在观测点附近。同时,俄罗斯联邦原子能署的两架飞机,也停在岛西南方向的罗加乔沃空军基地,这些飞机之前都曾支援过类似的试验。
据说,“海燕”导弹是俄罗斯正在搞的核动力巡航导弹,号称射程几乎无限,还能搭载核弹头,主要用来执行核打击的任务。这个导弹大概有10米长,重6吨,可能由一个小型的气冷核反应堆驱动。一开始是在2017年底,俄罗斯就开展了“雨燕”陆上首次试射,结果显示那个小反应堆在飞行中达到了预设的功率。当时美国媒体说,欧洲东北部和阿拉斯加那边检测到的核辐射升高的情况,可能和这个试射有关呢。
普京在2018年的国情咨文里正式介绍了这个武器,说它具有“无限射程”,还能躲避敌人的反导和防空系统,基本上可以说是“几乎不可战胜”。而这次可能的试射时间,正好赶在特朗普和普京在阿拉斯加见面之前,让人不禁猜测,难不成这是想借机秀一把实力,或者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心理战术。
另外一边,关于这次会晤,乌克兰方面也挺不满意的。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12日的一次论坛上直言,美俄峰会在美国举行,算是普京自己赢了。泽连斯基觉得,虽说美俄两国领导人对话很重要,但没有乌克兰参与,他们自己也没资格对乌克兰的问题作出决定。他还提到,未来乌克兰会安排领导人级别的会谈,具体时间还没敲定。不过,特朗普还是没把泽连斯基“请上桌”。他明确表示,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不会参加阿拉斯加的会晤。
从欧洲的角度看,欧盟内部也是各种声音交织。8月11日,欧盟开了个临时视频会,聊了聊这次美俄峰会可能带来的影响。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的高级代表卡拉斯说,他们会继续对俄罗斯加大制裁力度,还会在军事和财政上帮乌克兰一把。但匈牙利总理欧尔班不同意,他否决了一份支持乌克兰加入欧盟的声明。欧尔班强调,欧洲最好把政治权威拿稳,不必动不动就喊、施压力,表现得很急。他还打趣说,“如果你不在谈判桌上,就只能在菜单上”,这个话说明欧洲在这次美俄峰会中,位置其实挺边缘的。
未来几天,美俄的会晤成果将直接影响乌克兰战争的走向、欧洲的安全策略以及核威慑的方向。普京的核武动作、特朗普的峰会部署、乌克兰的抵抗努力和欧洲各国的分歧情绪,这些因素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场复杂的战略较量。这次峰会不仅仅是普京和特朗普的对话,更是对全球政治格局和安全体系的一次重要考验。
可以预料,不管“海燕”这次试射是否成功,美俄峰会都肯定会对未来国际局势产生深远影响。核导弹的试射更多像是一种心理刺激,峰会的布局也反映出美俄在全球战略中的主导姿态,而乌克兰和欧洲则选择通过其他途径来保护自身利益。在今后的国际政治和安全较量中,各方如何平衡主权、威慑力和外交手段,直接关系到和平与战乱的界线。